股票大全
人民网:中国为什么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
这则中式幽默的背后,不仅描绘了中国春节的特别意义,更让人不由得感叹和思考:中国为什么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
要讨论这个话题,不妨先看看这几十年来,世界怎么样,中国怎么样:
往远了看,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之后迅速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股市汇市一路下跌,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萧条。
往近了看,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深陷其中,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这场危机的阴影至今仍在。
再来看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5%;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这正应了春晚小品中那一句“放眼全球世界,风景这边独好”。
当然,有些更重要的内容藏在数字背后,那就是中国不断发展、完善、形成的“中国底气”“中国能力”和“中国经验”,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几十年来未发生过经济危机的关键密码。
中国底气
中国为什么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作个类比:一个人为什么从来没有生过大病?
没错,首先他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中国,正是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练就出一副硬朗的身子骨。
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底气”。
这份底气,首先来源于现实中取得的发展成就。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其中,有几个数据格外引人注目:
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2012年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实际增长38.2倍。2013—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7%和9.5%。
观察这几组关键数据,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竞争力获得大幅提升,中国建立了基本稳定的金融体系和充足的外汇储备。同时,工业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空间和潜力依然广阔巨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制图:孙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冯俏彬在接受人民网(603000)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潜力,确保了当外部风险和危机来临时,我们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这正是中国经济的韧性。”
可以说,正是这份仍在不断孕育增长着的现实底气,成为了中国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经济危机的重要支撑。
而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中国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一定有其根本的原因,这个根本底气又在哪儿?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由此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凯恩斯则以有效需求不足为逻辑起点,侧重从经济行为主体的心理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
“经济波动始终伴随着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历程,它是一种历史常态或者说是经济体运行的内在规律,只不过会以非常极端的方式——经济危机的形式来集中反映这种波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告诉人民网(603000)记者。
那么,这几十年来,中国为何能够有效“熨平”经济波动,从而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单纯的市场经济很难实现宏观和动态的有效配置,而当错配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人民网(603000)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间,寻找到一种创新和平衡,那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够克服欧美市场经济体系的所有制缺陷。同时,我们拥有强大的国家协调能力,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达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
刘元春表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与世界的接轨中不断推动内部的改革发展。同时,我们的政策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和稳定性。从‘一五’建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中国有着统筹谋划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智慧。”刘元春表示。
的确,这不正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定力么?
因此,正是现实底气和根本底气的日益夯实,让中国在自身的发展变革中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蹄疾而步稳地走到今天。
这也正印证了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所讲到的,“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能力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类比:一个人从来没有生过大病,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及时治愈感冒、发烧这样小病的能力。
中国,亦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不是没有过经济波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同样多次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
例如,1988年和1994年前后出现过的较大规模通胀;1991至1994年伴随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而呈现的资本外逃风险;同时,1997年和2008年的外部金融危机也对中国贸易、金融等领域造成了一定冲击。
不同的是,中国总是能够化危为机,实现自身的结构改革和转型发展。
中国经济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创造了令全球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制图:付长超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人民网(603000)记者采访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很多问题暴露出来,例如,不良资产比例过高。这次危机提升了社会各界对银行稳健经营重要性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大型商业银行改革。”
连平介绍说,正是因为后续外汇储备注资、境内外公开发行上市等股份制改革举措的推出,确保了当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时,中国银行(601988)业有充足的资本金和较强的信贷投放能力,从而使我国金融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受住了这轮危机的冲击。
除了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及时实现化危为机的能力,中国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实现破旧立新、转型升级。
有个生活中的现象,正在悄悄变化:很长时间内,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却出现国人出国疯狂抢购的状况;如今,越来越多的国货则成为了“爆款”,中国产品和中国品牌不断获得尊重、赢得市场。
这个变化背后,正是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政策思路上,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正是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过程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张茉楠表示。
那么,同样在应对风险和自我修复的进程中摸索,为什么中国能力、中国办法能行得通?
有力有效并具有主动性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
1997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同时积极采取鼓励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内需等举措,有力对冲了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更大级别冲击,党中央、国务院迅速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通过产业振兴、扩大消费、金融支持、稳定就业等主动的宏观调控举措,有效应对了危机,也为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在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确保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等方面,中国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宏观调控体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元春认为,“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与西方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有本质差别。首先,中国的宏观调控具有计划性,与中长期的战略规划相结合;同时,中国的宏观调控不是单纯的就经济谈经济,而是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社会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治理机制,有效避免了整体失衡。”
回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正是在一次次防范风险、应对挑战的磨砺中,中国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日益显现。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主旨演讲中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中国经验
有句谚语这样说:好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和在防范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的主动作为,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更为全球经济治理积累了一些好经验。
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例,面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深度冲击,中国积极参与G20这一多边机制的政策协调,G20峰会也开始更多着眼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更是贡献了一系列理念和主张。
“在全球面临经济危机冲击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依靠自身的发展基础和积极作为,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同时,中国路线、中国主张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获得了共识。”刘元春表示。
冯俏彬认为,在防范和化解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要练好内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同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夯实应对风险的发展基础。
最后,要坚持改革开放,继续融入世界。在竞争与合作的历练中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
当然,中国经验还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拓展。
着眼当前,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累积,经济衰退的风险日益增大。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3.2%,为过去10年来最低。
面向未来,中国如何守住不发生经济危机的底线,如何有效应对潜在的危机和风险?
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在接受人民网(603000)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对外开放加快提速的关键时刻,紧密追踪国际金融风险,并及时调整国内相关政策尤为重要。
“要加强跨部门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设性地推进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改革;同时,要提升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能力。”王冬胜表示。
张茉楠在接受人民网(603000)记者采访时则提出了三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叫“望远镜”。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这不是一个短周期,一定伴随着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整个历史发展周期,所以中国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眼光,保持好战略定力。
第二个视角叫“透视镜”。全球格局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多重利益纠葛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拨开云雾见天日,通过改革和开放深度洞察真伪命题,以敢于创新、勇于变革的姿态迎接挑战。
第三个视角叫“显微镜”。在危机处于萌芽状态时,要善于见微知著和化危为机,抓住恰当时机遏制风险蔓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600405)。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讲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这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幸。
人民网(603000) 孙阳 付长超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 每经18点丨华为Mate305G版本售价49
- 微淼商学院靠谱吗?微淼商学院就是骗
- 突发!中国驻以大使杜伟因身体健康原
- 抖音、快手重大利空?彻底怒了,70家影
- SAR指标使用方法图解
- A股这类基金火了!交易系统堵塞,股民
- "钢企频频"爆喜",分析师:押上所有声
- 2019年世界名校龙舟大赛在贵州绥阳
- 制造业营收拔头筹产业链升级踩油门
- 陕西(汉中)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揭牌成
- [大疆股票002168]每经15点丨香港证
- 割肉的要哭了?行业龙头最高跌逾30%,
- 今明两年遭遇恶性通胀概率不大,但若
- “化工茅”获近10亿资金增持 一季
- 顺丰董事长王卫道歉!承诺问题不会出
- 泰安股票学习网:员工股是什么意思如
- 二季度如何赚钱?白马股还能涨吗?史博
- 绚丽灯光秀点燃乌鲁木齐魅力之夜
- 每经12点丨华为新品或为nova5T,与鸿
- [中国高科股票]这家公司火了,钟南山
- 华为Mate 30首推隔空手势操作功能
- 银华基金王华团队最新观点:外资提升
- 人民微评:大班月饼,真要冰凉了
- 中粮长城葡萄酒总经理因违规违纪被
- 姚景源:我不担心猪肉价格上涨,我担心
- 涨跌比率指标ADR入门与应用(图解)
- 成交量分析运用详解(图解)
- 宝塔线的用法
- 怎么使用生意时间段选股票!
- 运用ASI指标判断买卖点(图解)
- 12种底部抄底K线形态(图解)
- 江恩角度线图解教程(图)
- 股指期货的3种交易模式
- 上涨趋势中的5种K线买入点(图解)
- 东京奥运男篮落选赛参赛球队出炉:中
- 甘肃首条PPP高速公路通车试运营
- 跌市如何选强势股
- 「股票api接口」华泰证券是哪些概
- 哪些是储能股?2019储能股一览表
- 如何判断大盘的强或弱
- 平台整理突破指标原码
- [志邦股份股票]7月22日富时中国A50
- k线图怎么看
- 牛市中的买卖点
- 什么是牛市和熊市及周期
- A股、港股继续反弹 交通运输板块大
- 看盘技巧:盘口信息深度指导
- 太和智库副理事长伊迪:推动文明交流
- 一年12倍,秘藏大智慧经典版公式(源
- 9种K线组合图形卖出点(图解)
- 说说股市三浪理论是什么
- ma七线主图(源码)一看便知支撑点和压
- 盘面窗口各部分介绍(图解)
- 高开高走和高开低走(图解)
- 反弹行情如何选股
- 成交量入门及应用详解(图解)
- 股市的四种基本技术图形
- MACD指标柱状图分析基本方法(图)
- 教你看懂K线图(图解)
- 深度剖析散户套牢的原因!
- 什么是市净率
- 12种顶部逃顶K线形态(图解)
- 持有被收购公司退市股票怎么办
- PPP概念股票股票有哪些?2019PPP概念
- 江恩轮中轮
- 汽车概念股有哪些?汽车行业龙头股一
- 牛熊市中投资者的心理变化
- 三重顶
- 初识K线形态(图解)
- 股票技术分析概述
- 从盘口变化看主力意图
- 腰斩股初现、成交量大减…科创板开